查看: 877|回复: 1

[互联网新闻] 李开复离职背后:他为何总炒跨国公司的鱿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9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9月4日8点30分,身穿淡紫色衬衫的李开复步入谷歌中国办公室,召开他在这里的最后一次会议。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技术会议的员工,亲耳听见自己的带头人说:“我真的要离开了!这次不是传闻!”

当一切都已经不可逆转,面对外界的一片震惊,李开复本人却显得淡定而从容。几年前,在他义无反顾地离开微软时,他已经经历过一次情绪的巨大波动,这一次他轻松多了。也许对他而言,这只是再次听从了内心的声音而已。

第一章 青涩年代

不管别人怎么说,顺从自己的心意是李开复从小就形成的自主性格。他一直坚信,唯有如此,在每一次选择的背后,才可能发现一个新的世界,进而拥有它。

“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白痴”

“我要生!”

1961年3月,台北,43岁的王雅清咬住嘴唇,轻轻地吐出这3个字后,一条初现的小生命在她体内正常孕育。此前,为了让这个高龄产妇知难而退,医生神情严肃地警告:“如果你坚持生下这孩子,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他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白痴。”

短跑运动员出身的王雅清没有半点退缩。同年12月3日,一个健康的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李开复。

“母亲坚信我会是个非常聪明健康的孩子,才不顾一切地将我生下来,这充满了生命的奇迹和坚韧的味道。”多年以后,李开复深情地回忆说。对他而言,母亲给予的绝不仅仅是生命。

母亲对这个排行老7的幺子的智力总是提心吊胆,直到他满两岁,才将悬在心头的石头放下。

小开复不仅智力无损,而且处处透出机灵,“家里最调皮”的他喜欢模仿父亲说四川话、踱方步,甚至电视里的人物对白。他还喜欢刨根问底。因为不相信邻居小朋友说自己家养的鱼有100条,在多次点数失败后,终于借邻居举家外出之机,用水桶将池水舀干“求证”。忙活了好几个小时后,他得到准确的数字:56条。

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的“创新”天赋不断显现:由于不喜欢睡觉,他曾偷偷将家里所有钟表的时间调慢了一个小时,导致第二天父母亲上班都迟到了。

对于这类恶作剧,父母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很有趣。其实,母亲一直在鼓励他冒险,无条件地保护他的创造力。正是这种开明与宽容的家庭环境,让他越来越有主见。

5岁的一天,刚读了1年幼儿园的李开复突然告诉母亲不想再去幼儿园了,因为那里总是吃点心、唱儿歌,“我要上小学”。一开始,母亲拒绝了他的要求。李开复没有灰心,他提出先参加入学考试,“考上了就去,考不上就算了”。面对这个合乎逻辑的要求,母亲不想挫伤小儿子的进取心,就答应了他。结果,李开复如愿以第一名的成绩入读小学。

这次成功的冒险和后来成绩上的优秀,让李开复有些飘飘然。有一次,父母的朋友来访问他成绩怎样时,每次都考100分的他骄傲地回答:“我还没有见过99分长什么样子。”

与奥巴马同学的青春岁月

1971年11月,李开复的大哥李开宁回到台北。大哥当时离家9年,已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他提出将弟弟带到美国读书,以避免李开复被台湾“填鸭式”的教育抹杀想象力,母亲没有反对。一年多以后,李开复登上飞往美国的飞机。

1977年,李开复就读于哥哥家附近的加州橡树岭高中。在数学老师贝尼塔·艾伯特的指导下,他展露出惊人的数学天赋,高二那年就旁听了大学数学课程。很快,他被推荐参加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天才训练营。

加入训练营后,不断扩大的社交让李开复的调皮任性有所收敛,也少了几分内向与害羞。这一年,他参与了一项“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在该课程中,学生们被要求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以熟悉发行股票、竞选管理者和清算公司等一系列商业运作环节。这次的创业尝试,唤醒了李开复的商业头脑。后来,李开复曾创办一个专门生产T恤的公司,自任公司总裁,并成功找来了100多个投资者。而在产品滞销的情况下,他大胆地通过给批发商10%佣金的方式,激励他们进货,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些并不正式的运营经历带给李开复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收获,也让他树立了“我可以成功”的信念,更坚定了他的自主性格。

1979年初,李开复因为英文成绩不理想而与哈佛大学失之交臂,他一度心灰意冷,但哥伦比亚大学却向他伸来了橄榄枝。入学一年后,他不顾父亲劝阻,选读了当时全美实力排名第三的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为的是毕业能当律师,做法官。当时,他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同一课堂,两个人分别占着教室后排左右两边的座位。

虽然座位彼此遥望,但并不妨碍他们在课堂上形成默契——在枯燥的政治课上,他们经常此起彼伏地打起瞌睡,两人也从没有举手回答过问题。这种煎熬持续了半年多,李开复终于坚持不下去了,他决定转到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该专业属于哥伦比亚大学最默默无闻的专业之一,很多人对他的选择感到惋惜。就这样,他与未来的总统分道扬镳。

“大家或许已经认为我是脑子短路了,因为我的数学也很好,怎么选也轮不到计算机呀。”多年以后李开复回忆,他那时只是觉得编程很神奇,可以像科幻片一样让电脑模拟人脑。他当时也总在期待,某天自己能创造出一个和人脑一样聪明的东西。

从哥伦比亚大学以系第一名成绩毕业后,李开复如愿进入业内最负盛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并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为“语音识别”。在不到5年的博士生涯里,李开复继续令人吃惊,他做的两件事至今还为计算机界津津乐道:一是开发出“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并在1988年让当时奥赛罗棋世界冠军布莱恩·罗斯崩溃认输;二是大胆脱离导师的研究方法,改用统计学方法开发出一个识别率高达96%的不特定语者连续语言识别系统——Sphinx。《商业周刊》将该系统评为那一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

弃教从商

因Sphinx而在计算机界崭露头角的李开复接到了IBM、苹果和贝尔实验室等世界一流公司的加盟邀请,导师瑞迪教授此时也盛情邀请他留校任教。学校希望依靠他在语音识别方面的成就争取美国国防部每年100万美元的学术经费,作为回报,李开复可以破格跳过博士后,直接升为副教授,且有大约10万美元的年薪。

卡内基·梅隆大学由此出现了一位最年轻的副教授,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份荣光,但在后来,这却被李开复视为“一个错误决定”:他根本不能忍受自己的研究论文成为一堆废纸,更不愿为了帮学校拉来更多经费而违背自己的个性。

1990年,就在李开复感到憋屈的时候,正在开发第三代Mac产品的苹果公司找到了他,希望他能为这款产品添入语音识别的功能。同时,年轻的苹果公司也希望能够邀得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加盟。

“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要真正地改变世界?”在自家葡萄园里,呷着自酿葡萄酒的苹果副总裁戴夫·奈格尔的一番话击中了李开复的“软肋”。事实上,李开复当时正对苹果公司心生向往。他没有犹豫,果断弃教从商,开始了精彩的职业生涯。

刚加盟苹果的工作团队,李开复全身心地放在技术研发上,并没有参与公司管理。及至1992年,当他所在的项目被突然叫停之时,公司却突然通知他出任ATG研发集团语音组的经理,李开复第一次“稀里糊涂”地做起了官。尔后一直“官运亨通”。

在长达6年的苹果之旅中,李开复先后担任过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和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而在第一次被要求必须一个月内裁掉一名经常故意刁难其工作安排的老工程师后,他找到了当职业经理人的感觉。

1996年7月,李开复离开当时风雨飘摇的苹果公司,来到SGI(硅图像)电脑公司担任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同时兼任SGI子公司Cosmo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他在SGI干得并不顺心。一位当时和李开复走得很近的SGI前员工回忆,李开复的管理技能得到越来越多的锤炼,但研发上的磕磕碰碰却让他一度失落不已。他在SGI的最后一年——1998年,当公司以“久未盈利”为由砍掉他所负责的多媒体部门时,近百名员工的失业让李开复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心理折磨。他在一名心理辅导医生的面前痛哭流涕,深深的愧疚竟让他动了重回学术界的念头。不过,他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第二章 在巨头企业的辉煌与哀愁

在SGI的挫败让李开复对硬件公司失去了信心,他认为软件更有助于实现他“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并且,他有了回中国的想法——他希望完成父亲生前的夙愿。

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

1998年夏天,刚刚结束“游离”生活回到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亲自打来电话,希望李开复能重新回到苹果上班,并说这是所有老员工的请求。但是晚了,李开复已经决定放弃英特尔的邀请,步入世界软件巨头微软的大门,回国建立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他亲手接过了比尔·盖茨在中国打造“宝贝”的计划。

“研究院是比尔·盖茨的宝贝”。此言不虚,微软有关高层曾经说过,历史上有很多次,因为新的趋势流行,外界就试图宣判微软的死刑,但微软总是能够对这些新科技作出反应,并能长期取胜,正是基础研究的实力让其获得减震并从容应对的能力。

李开复出任的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是个只比公司副总裁低一个级别的职位,但在当时,回国创建这个研究院本身就是个“不可能的任务”:安定下来的华裔工程师们已经习惯了美国的生活,极少有人愿意放弃眼前的一切回到国内。面对李开复激情的游说,更多的热心人将其视为充满理想却注定失败的“堂·吉诃德”,并劝其放弃。

巨大的困难反而激发了李开复更强的创造奇迹的渴望。他不停地在微软总部打听有回国意向的工程师,一回家就给他们发邮件。李开复后来回忆,每被拒绝一次,他都要在心里强化一次“我是对的”,他认为只要找到5个一流的资深研究员,就一定能打造出亚洲最好、世界知名的研究院。即便没有一个资深研究员来,也可以做一个中国最好的外企研究院,再做亚洲第一,两三年做不成,就做十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开复终于找到微软软件测试经理陈宏刚和资深软件工程师凌小宁这两位他真正需要的人才。

1998年11月5日,微软中国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这个只有3个人的小团队当天迎来了300多位嘉宾,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著名大学校长。

此后,在众多关注的眼睛中,其中有一双是技术天才张亚勤的。看到亚勤递上的简历,李开复被震住了,他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么厉害的人他以前居然不认识;喜的是这个人极可能成为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干将。双方很快见面并一拍即合,李开复还特意陪亚勤游览了北京,并请他到自己正在布置的新家做客,亚勤坚定了回国的决心。

事实证明,把张亚勤招进来划算极了。在许多世界级计算机学术会议上,提到微软中国研究院,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但提到张亚勤,一定都认识。就像一个重力场,张亚勤的归来吸引了更多世界顶尖的华裔人才加盟,微软中国研究院兵强马壮,形成了第一批管理团队。

如今,微软中国研究院已经升级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张亚勤也已成为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3555999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跃程网,值得信赖!
跃程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跃程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QQ|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跃程网

GMT+8, 2025-1-17 03:45 , Processed in 0.153944 second(s), 3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