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2|回复: 0

[互联网新闻] 百度与谷歌之别:缺少一些改变世界的使命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7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十年里,中国创业领域最成功的企业也许是百度,最令人惋惜的也许还是百度。它是中国互联网领域唯一一个从创立之日起就最接近世界级公司的,但现状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Google创立于1998年,百度创立于2000年。Google依靠PageRank算法起家,百度有类似的专利,二者的思路也差不多,申请专利是前后脚的事,几乎同时想到了近似的计算网页排序的方法。与其它本土新创公司相比,百度在起点上堪称得天独厚,与世界级公司的初始差距几可忽略不计。

然而一路走来,二者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Google市值目前接近1900亿美元,百度仅为200多亿美元;Google 2009年营收接近250亿美元,百度不足6亿美元;Google是公认的全球互联网霸主,而百度依然只是一个土狼。

对百度而言,这样的比较或许并不公平,因为二者所依托的市场背景太不一样了。在创业初期,美国的互联网普及程度、用户水平、商业环境和人才资源远非中国能比,美国网民基本上是社会的主流人群,而当时的中国网民绝对是社会中的一个“草根族群”。网民素质所决定的市场需求,影响了二者不同的发展路径,十年来Google不断向企业商务服务方面扩张,百度则更多地偏向音乐、社区、视频等与娱乐相关的领域。

不少人批评百度“只会模仿,不懂创新”,似乎不符合实际。百度是中国互联网界绝无仅有的从创立之日起就以技术立业的公司,并以此为核心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当时是互联网的“圈地时代”,新浪、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只要能圈到一块地未来就可能挣钱,但百度一开始圈到的,是最贫瘠的一块地——用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觉得好才用。

这与创始人李彦宏的特点有关,他从骨子里相信技术,相信技术可以改变商业,可以带来商业回报。他做到了他相信的一切,并把这种相信带进了百度的骨子里,建立了百度的“工程师文化”。

百度的创新,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2000—2005年,专注于做搜索,致力于改善用户体验、探索商业模式,并创造性地针对本土特点推出了音乐搜索;二是2006-2008年,百度开始向社区化转型,推出了贴吧、百科、百度HI等社区化产品;三是2008年至今,百度开始向电子商务转型,百度币、有啊以及与日本乐天的合作都是这种尝试的产物。第三阶段尚未得到成功的证明,但前两个阶段确实做得有声有色。李彦宏证明了百度确实比Google “更懂中文”。

但批评者并没有错,虽然Google已退出中国内地,在全球范围来看,百度跟Google的差距在进一步加大。国内有种说法,“中国互联网有两个半巨头,一个是腾讯,一个是阿里巴巴,半个是百度”。从目前的市场价值上来说,百度并不弱于腾讯和阿里巴巴,但是有分析认为百度在战略布局、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市场辐射能力、对社会整体的影响力上已开始与这两家存在某种距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百度创立时的基因缺失为这种局面埋下了伏笔。李彦宏相信技术能改变商业,能带来商业回报,百度的创立有更明确的商业预期,上市之后迫于资本市场压力,盈利动机更是直接。但Google不一样,Google的创办与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以个人身份无法申请PageRank算法的专利密切相关,当时Google的两位创始人还是没有走出校门的研究生,因此Google创办时就少了一些商业考量,多了一点理想主义。

这是一种微妙但极其重要的差异,Google也因此具备一家伟大公司的基因。Google“不作恶”的价值观、“整合全球信息”的使命感,让它能够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并在战略和视野上有了天然的、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高度。

这同样也是极其重要的优势,看一家技术公司有没有未来,看最优秀的人才向何处流动就知道了。在战略上,Google进军操作系统、浏览器、手机,看似与主营业务完全不搭,但“整合全球信息”提供了价值出发点和发展动力—使命是可以通过搜索技术来实现的,实现这一使命不能仅仅依靠搜索技术。

总体上说,百度的价值观和使命没有Google清晰。百度有自己的一套文本,但听起来更像是后来总结出来的。从早期的坚守“不断开发、创新”这一使命,到如今的“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可以发现这当中反映出技术主义者对技术发展终极目标的迷失,百度眼中搜索就是一切,而在用户眼中,搜索仅仅是一种应用,一种改善生活的工具!

百度早期的发展颇有点像中国版的Google,但上市之后,百度成为人们眼中的“大公司”,或者本身以大公司自居。人们对百度“缺乏创新”的批评越来越多,进军视频也好,发力电子商务(电商频道)也罢,都给人一种“百度已经失去创新精神,看到行业内什么比较热就去插一脚,生怕缺位”的感觉。从表面上看,是百度的战略定位和打造生态系统的能力偏弱,真正的原因是——百度在该制定战略时难以超越现实商业考虑,没有一个坚定的使命感为其战略选择背书。

缺乏清晰、坚定的使命感和价值观,还会导致商业伦理的缺位和企业内聚力的不足。饱受诟病的竞价排名,走马灯式的高层团队变动,都是这一缺陷的外部体现。Google也陆续有高层离开,但是核心团队——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和埃里克·施密特这“三驾马车”始终保持稳定,这也为战略前瞻性提供了稳定的结构支撑。反观百度,李彦宏所著的《相信中国》一书封面上五位创业元老,如今只剩李一人仍在百度。

与阿里巴巴这样的本土创业公司相比,百度文化的乖张之处则更为明显。诚然,百度的技术起点要高很多,它有天生的工程师文化,强调宽松、开放、自由,至少在表面上也营造出了类似氛围。阿里巴巴有点不太像互联网公司,技术型公司的感觉要差一些,但吊诡的是,阿里巴巴更愿意容纳很多不同的风格,更善于学习,能宽容某些与自身文化冲突极为激烈的新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愿景成就了它的强大内在文化黏性。再看似乎洋溢自由气息的百度,强硬的“工程师文化”,很难让空降的高管树立起权威,更容易扼杀超越技术局限的新鲜创意。李彦宏本人内向、固执,而他几乎是百度“唯一的大脑”,如果只有这一个大脑在真正思考全局性的问题—对于身处技术与市场以秒速变化的行业的大公司来说,即便领军者是不世出的天才,也必然走向衰弱。

必须强调的是,百度今天依然是中国互联网界,乃至中国企业界最具创新性的技术型公司之一;相比大多数企业而言,它决策迅速、针对性强,是少有的高科技、精英型的企业。对于中国创业者来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绝不是一句空话,低头耕地、聚焦市场决定了企业能不能活下来,而抬头看天、拥有超越商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决定了企业能不能做大、做强、做久。

当本土市场逐渐饱和,百度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的时候,价值观与企业基因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可以说直接决定了百度的下一个十年。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3555999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跃程网,值得信赖!
跃程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跃程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QQ|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跃程网

GMT+8, 2025-1-18 21:19 , Processed in 0.616938 second(s), 3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