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和一同事吃饭,我们边吃边聊,我突然意识到,她在聊天的间隙会去刷微信朋友圈,当时,我觉得这里有点不对劲。
在一个周五的晚上,我结束了一周的工作,21 点 30 分回到家坐在椅子上,开始刷朋友圈,结果不知不觉刷到了 23 点。当时,我突然意识到,刷朋友圈太浪费时间了,而且刷完之后,我好像也没有得到什么。
上面两个小事件,引发了我对朋友圈的思考 —— 刷朋友圈这件事情,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应不应该让刷朋友圈这件事情变得有章法?具体怎么做,怎么控制自己,怎么控制微信朋友圈?
为了想清楚上面的问题,我个人先进行了持续一个星期的小实验。即按照几个简单的行动原则,去刷朋友圈,并把这期间的想法总结成此文。
1、明确使用朋友圈的目的
通过动态地互动,维护与微信好友的社交关系。从微信好友发布的动态中,获取有价值的生活信息、专业信息,或是美好的信息。通过朋友圈,向你的微信好友展示自己,为 “交换” 提供可能。
2、选择固定的时间去刷朋友圈
你会发现周围的人,总会在零碎的时间中去刷朋友圈,比如,坐交通工具时、早上起床时、睡觉前、走路时等。仔细想想这是一件有问题的事情,问题不是我们应不应该在这些时间去刷朋友圈。而是
我们没有预期,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去刷朋友圈。
大部分人的行为逻辑是,当前这个时间适合刷朋友圈,因此就刷起了朋友圈。
但是,这个合适的时间是没有标准的、弹性的。事实上对大部分人而言,合适的时间指的是无聊了,好奇心爆发了,突然不知道要干什么了的时间。进而按照这个事实,你会发现:
自己无法很好地控制刷朋友圈这种行为,占用了我们的碎片时间,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然而,我们明明可以利用这些碎片时间,去主动计划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有计划地收集高质量的文章,有计划地去听历史故事,甚至有计划地去看一个搞笑视频,而不是跟随着自己的本能行动,下意识地去做一件事情。
我不否认刷朋友圈的价值,但是得有原则地去做这件事情,从而更加有效率地达到目的。一个最基础的行动原则是:
在固定的时间点去刷朋友圈。
在我进行的一个星期实验中,我只在一天中的两个时间点去刷朋友圈,13:00 和 23:00。选 13:00 是因为那是我睡午觉前的一小段时间,选 23:00 是因为那是我晚上睡觉前的一小段时间。这两个时间点前后要做的事情,在每天比较固定,因此能保证这段时间能空出来。
经历了一个星期的实验,我的感受,除了我的碎片时间被释放出来了,更多的是我能开始严肃地对待刷朋友圈这件事情。
一旦在固定的时间去做某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有了一种仪式感。这种神奇的感觉,促使你认真地分析和对待这件事情,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我的目的是什么,我要得到什么,我要做什么…… 这种感觉,是督促我们控制朋友圈的基础。
3. 大胆地不看他(她)的朋友圈
以前我很少使用 “不看他(她)的朋友圈” 的功能。因为,当时我认为,一旦使用了这个功能,就相当于在对一个人说:
你不要出现在我面前了,我也不想听你说任何话了。
当时,我觉得说这种话和断绝好友关系差不多,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但是,现在的我认为,这和断绝好友关系是两码事,至少微信 App 的功能设计上,也跟我是同一个思路。断绝好友关系是 “删除” 和 “拉黑”,不看朋友圈仅仅是 “不看他(她)的朋友圈” 而已,这是两码事。
加上,当我明确刷朋友圈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有价值的生活信息和专业信息,或美好的信息之后,我使用这个功能就非常频繁了,因为我更加清楚:
“不看他(她)的朋友圈” 不是在否定微信好友关系,而仅仅是非常确认,对方无法在朋友圈提供有价值或者美好的信息而已。
比如,我不会看类似这样的人的朋友圈:
几乎每天转发 5 条以上链接,且这些链接是非自己个人的内容,或者大部分是推销自家公司的内容。
偶尔会发朋友圈,但是一发全是生活中多愁善感,鸡毛蒜皮的事情。
发出来的图片太丑或者是自拍的图片太丑的人,除非他(她)提供的信息非常有价值。
发了太多太多有明显常识缺失和有智商缺陷动态的人。
4、对别人的动态不点赞,只评论和私聊
刷朋友圈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维护与微信好友的社交关系。所以朋友圈最核心的功能,是通过对其发布的动态,进行评论和点赞形成互动,从而维持或者进一步建立微信好友之间的联系。
那么接下来的具体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动态互动?用什么方式进行互动?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有两个行动原则:
原则 1:选择别人非常在意,投入很多的动态进行互动。
一个人非常在意的动态可以是自己生日的照片、自己结婚的照片、离职的照片。投入很多的动态包括自己写的文章或者制作的专业方面的内容,健身成果的展示,或者是在经历一些事情后,认真严肃的感悟。而不那么在意的动态,包括转发的热点文章,周末出去玩的照片,吃了一顿饭的照片,转发公司相关信息的动态等。
原则 2:选择真的对自己有价值,真的很美的动态进行互动。
真的有价值的动态,比如是一篇你已经浏览过的专业文章,而不是一篇你只看了文章标题的文章;比如是一则生活的真实经历和体会,而不是一个满足他人泛滥好奇心的“查看全文”;真的感到美的动态,比如是一组美不胜收的旅游照片,而不是一张扭扭捏捏的自拍照。
其中,原则 1 是为迎合微信好友,原则 2 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工作需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优先采用原则 1 去选择动态互动,因为原则 1 在大部分人心里是有相似标准的,而原则 2 从个人角度来说是弹性的,容易滥用。
对于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式进行互动,我也有两个原则:
不点赞,只评论。
必要时去私聊。
我们已经开始严肃地对待刷朋友圈这件事情了,那么想一想什么样的维护方式,得到的效果最好?显然是评论。
一个人发布了一个动态,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认可和互动。那么在当前的朋友圈的功能选项中,评论是给予这个动态,最高关注度和投入度的方式。
而 “点赞” 确实表明了对动态的关注,但是不明确。而不明确的东西,对信息接受者来说,是印象不深刻的,从而对维护关系收货甚微。
并且,从点赞的动机来看,有些人去点赞,仅仅是看到同事们都点了赞,或者是发泄自身的焦躁情绪,甚至是表明 “我已经阅读这个动态”。
因此,如果你认可或者想明白,人们 “点赞” 的部分动机,你从动态发布者的角度就能感受到,哪一种互动方式能获得你的深刻印象和好感。
总之,“点赞” 是一种廉价的维护行为。
从行动成本上来看,点赞的行动成本确实小,但是它获得的回报也会相对小。因此,我说 “点赞” 很廉价,包括行动成本的 “廉价”和回报的 “廉价”。既然它的投入和产出这么 “廉价”,那么干脆就不要去做,把多出来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评论动态上。
而且,在筛选完有必要互动的动态之后,进行评论,总体上,花费的时间不会增多。
如果你实在想不到很好的评论内容,那就去赞美和鼓励吧,这两类评论内容永远受欢迎。
最后一个可选的互动方式是私聊。这种方式的选择标准很难描述,完全凭直觉。比如,一次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好友发布了一个自己刚刚被陌生路人勒脖子事件的动态。当时,我选择的是去私聊,询问情况和问问能不能提供帮助。我当时的感觉是,在那种情况下,我去评论什么都是一种不合适的表现。
5、自己的动态要有价值
自己的动态要体现交换价值和生活价值。
交换价值的意思是:能提供部分人没有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别人可能愿意用其他东西交换。比如自己的技能、职业、公司、资源、小道信息等;具体一点包括自己输出的文章和制作的内容,自己正在从事的职业和从事的工作,自己对某一件事情的洞见等。
生活价值是指:你的生活能力和经验。比如,有趣的或者是其他人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体验,自己健壮或者性感的身体的照片,自己发现的网络上和周围有趣的事情等。这类价值信息最好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现,以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
具有高生活价值的人,必然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给人以有趣、有意思的感觉。展示这类价值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 “交换”,更多是为了 “吸引”,让微信好友对你产生兴趣,产生正面的印象。
如果要做个类比:
展现生活价值,是在进行个人品牌塑造和曝光。
展示交换价值则是在做销售,引导客户进行交易。
另外,慎重地转发别人的东西。因为转发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东西,转发的东西即使有交换价值和生活价值,也不能代表是自己的。但如果认为这个非转不可,请认真阅读和审查转发内容。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已经不会深度阅读了,而你如果没有认真审查你转发的内容,那么,里面可能有一些对你不利的内容。比如“不转不是中国人”,“抵制日货” 等。不过这些内容倒是很容易识别出来,较难识别出来的内容是那些有常识缺陷和智商缺陷的。识别这些东西需要时间看和思考。
6、正视自己的分享欲
不要认为发布分享是一种不好意思、不安全、做作的行为。互联网时代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信息和动态,是在另一个世界中重新塑造自己的肉体和人格,让自己的个性得到表达。
凯文·凯利说:你公布和公开自己的信息,就是在实现个性化,个性化程度越高,需要的透明度就越高。如果你要保护隐私,不对朋友、公司和机构开放自己的信息,那么你必须接受自己不被重视,不被个性化对待。未来我们是有选择权的,两个极端分别是个性化和透明公开,隐私和一般化。事实证明,人类会更加倾向于选择个性化和透明公开的那一端。
现如今的社交媒体其实就是在向我们证明,人类分享的冲动胜过保护隐私的愿望。
7、立即开始行动
不像其他事情,我们还可以找个理由,说我们需要准备一下,计划一下。高效使用朋友圈这件事情你完全不需任何准备,马上就能开始行动。比如现在就拿起手机,设置看朋友圈的闹钟,然后在其他时间克制自己看朋友圈的冲动。
8、继续深入思考和感知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吃饭,她说她买了一张剪头发的卡。问题是她计算起来,结论是她不应该办这张卡。她回忆说,她犯糊涂的一个原因是店员向她推销的时候,她接了一通电话,并且此时她手里还在填写一张表单,在三件事情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她显然精力不集中,没有办法专注思考,加上推销人员的甜言蜜语,她接受了办卡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带来的启发是: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去做的事情,一定是思考不深入的,其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回到本文的主题,关于刷朋友圈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大部分人没有深入思考,朋友圈对自己而言到底是什么。
当你没有深入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比如我朋友办卡这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出问题的可能性就更大。
当你没有深入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比如刷朋友圈这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出问题的可能性就更大。
当你没有深入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比如思考刷朋友圈这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出问题的可能性就更大。
注意第二个描述和第三个描述是有区别的。刷朋友圈这件事情,对于部分人来说,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比办卡的发生频率高多了。那么,你花一些时间深入思考,想想刷朋友圈到底意味着什么,不是应该的吗?
但是,你去问周围的人,他们的回答大部分是:朋友圈是无聊的时候刷一刷的东西。这种回答显然是没有进行认真思考的。更别提去感知刷朋友圈的种种细节和思考对应的影响。
和开头的小故事类似,让我感到很奇怪的是,一个人跟另一个人讨论工作的时候,即使是一对一的情况下,也有人在讨论的间隙去刷朋友圈,似乎刷朋友圈的这个行为,已经不受大脑主动的控制,而成为部分人的下意识行为。
想想这个奇怪的行为,就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下。如果这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那么就可能带来麻烦。在和别人一对一地讨论工作时,如果对方发现你在刷朋友圈(不是刷微信消息,两者是有区别的),对方肯定会质疑你的工作态度。但事实上,刷朋友圈可能是你的一个下意识行为,你只不过是在一件事情的空隙中,自动就会拿起 手机刷刷,跟谈话对象和谈话内容关系不大。
给大家留一个问题,观察一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行为:平时在查看微信消息列表时,会不会下意识地点开朋友圈?
总而言之,关于朋友圈其实有很多问题值得去继续思考一下。比如在朋友圈的炫耀行为,刷朋友圈时感到焦虑、不幸福甚至抑郁等。具体操作类的问题包括:头图怎么选,签名怎么写,怎么设置添加好友权限等。希望有心人能总结出更多的深度。 |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