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逛超市,是人们日常的生活场景。人们总是期望,在超市能够一次性的满足所有的购买需求。
创立于2015年8月的U掌柜,定位“全球美食生鲜精选超市”,App左右两个场景分别为“1小时送”和“掌柜拼团”。此前的报道已经提到,一方面U掌柜通过“前置仓+总仓”的立体供应链体系实现上海地区的1小时配送;另一方面,通过类似拼好货的拼团模式,低成本地获取前端流量。
U掌柜在2016年3月完成了3000多万美金B轮融资,五个月来U掌柜完成了技术团队的升级和品类的延展,“精选超市”的定位也更加清晰。
早期U掌柜是从受众广、获客相对容易的水果切入的,但水果的短板在于客单价相对低。五个月来,U掌柜在品类上做了充分的延展。目前平台上有九个一级品类(包括水果、蔬菜、食材、粮油、乳蛋等)以及400到500个商品。
扩充品类后,U掌柜发现复购率有了进一步提升,消费场景也从最早的都市白领的“办公室即时消费”延展到了周末的家庭场景。根据U掌柜提供的数据,老顾客的每月复购率接近85%,新客的复购率近60%,平均一个顾客一个月下单4次。U掌柜联合创始人兼CEO祝鹏程告诉36氪,目前平台上的商品基本能够做到一个家庭一日三餐的日常所需,但距离最理想的状态还差20%-30%左右。
线上我们熟知的超市还有1号店、京东、天猫超市等等,相较于这些SKU数上万的超市,U掌柜认为它的差异化在于“精选”。
“比如顾客想买一款薏米,在大型超市上搜索薏米,可能出现几十款选择。U掌柜帮助顾客精选出其中最优质的一款,省去挑选的环节。”祝鹏程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顾客的消费场景发生了变化,更多的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购买,U掌柜想要让顾客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购买,将购买时间从平时的二十多分钟缩短到五分钟。
在选品上,U掌柜也和其他生鲜电商如天天果园、易果生鲜等做了一些区分。比如在炎炎夏日中,实现“半个西瓜”和老鼎丰冰淇淋的一小时配送。在品类的更新上,根据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以及商品的复购率,每个月进行一次底部的汰换。
U掌柜和其他生鲜电商的另一个差异点在于“前置仓+总仓”的立体供应链体系,实现上海的一小时配送。30个前置仓中,已经有30%实现盈利,损耗率控制在1.6%-1.7%,库存周转天数2.1天。从7月开始,U掌柜在华东和东南两个市场的18个城市实现了次日达服务,在24小时之内送达。此外,U掌柜实现了热链、冷链、冷藏、常温四个温区的物流配送。
都说生鲜是特别烧钱的生意,祝鹏程告诉36氪,控制成本就像“走钢丝”一样,管理要非常精细化。“生鲜电商难盈利的原因在于,它的链条特别长。从产地到市场,从市场到仓库,仓库的二次分拆、分装,再到前置仓,到配送员,最终到顾客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的顾客体验就断掉了。”
在控制用户体验方面,U掌柜要求CPO(客户投诉率)每个月要求两位数的下降,在商品品质、配送和包装等各个环节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要有清楚的定位。
目前,U掌柜团队人数120人,两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是原1号店的首席商品官祝鹏程与资深运营副总裁王海晖,在前端销售和供应链管理上经验丰富。公司先后获得了今日资本1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和3000多万美金B轮融资(由峰尚资本和今日资本共同完成)。 |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