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背景
Reeder 和 MobileRSS 都是 iOS 平台上的 RSS 阅读软件 。Reeder下载量在同类 App 中排名第一,MobileRSS排名第三。Reeder 推出了 iPhone 和 iPad 版本,以及仍然在测试中的Mac版本;MobileRSS 于近期发布了 iPad 版本: MobileRSS HD。Reeder 由国外的开发者 Silvio Rizzi 开发;MobileRSS 由在中国的团队 NibiruTech 开发,其团队还有其他iOS应用程序,主要面向海外用户(因其主要整合Facebook、Twitter分享服务而并没有国内的SNS)。
2.事件发展
北京时间 2010年12月23日清晨,在Twitter上看到新闻:Reeder的制作人 Silvio Rizzi 在其官网放出了一个页面:Find the difference…,直接谴责 MobileRSS HD 版本几乎毫无保留地抄袭了 Reeder for iPad 的 UI 设计。
这一消息引发了 Twitter 上众多人的关注,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事件。随后各大科技博客相继跟进这一事件,国产 iOS 软件 MobileRSS 几乎原封不动抄袭国外同类软件 Reeder 的 UI 设计的新闻迅速传播。
之后,链接储存分享站点 Readitlaterlist 为表示对 Reeder 的支持,禁用了 MobileRSS 的 API key(不久之后 Readitlaterlist 又重新开放了 API,因为考虑到该公司还有其他产品在使用此 API key)。同时,Instapaper 的开发者也停止了对 MobileRSS的支持。MobileRSS 的使用者和其他“围观群众”前往 iTunes Store 对该软件评级为一星(最低分)并留言从而表示对其抄袭行为的谴责。人们在各大科技博客的评论处发表看法和意见,矛头均指向 MobileRSS 。此时,众人都在期待 MobileRSS 的开发者对站出来表达他们的态度。
而令人失望的是,MobileRSS的开发者并没有立刻站出来进行表态,而是将 MobileRSS HD 版本的价格由 $2.99 降价到 $0.99。
今天下午,MobileRSS 团队终于向科技博客 TechCrunch传达了消息,主要内容是:他们即将去掉相似的界面元素并加入自己独特的功能。但是他们的态度并不令人满意,不但没有对他们抄袭的错误的行为表示道歉,更没有直面指责。TechCrunch已经联系上 Reeder 的开发者,等待他对 MobileRSS 这一消息的回应。
MobileRSS 的抄袭事件,再一次让中国的软件开发者站到了风口浪尖,很多人们在评论这一事件的时候毫无保留地指出:这是典型中国式做法。
3.影响
对于这场抄袭风波,简单来看就是一款软件抄袭同类软件的UI设计。但是,当国外科技博客文章后的评论中屡次出现“China”一词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将关注点放到了中国的整个软件开发行业和互联网行业。
这不再是一次简单的软件之间的抄袭,而是”中国软件”对“外国软件”的抄袭。
而一旦事情上升到这种高度,恐怕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因为这样的抄袭事件,对于整个国内的业界氛围和开发社区都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很可能的后果就是国内开发者不再被信任。而由于很多国内的程序员和软件开发公司都在接手国外公司的“外包”项目,这样的后果恐怕会对他们的事业产生不小的影响。
4.反思
无论是软件开发还是互联网应用,所有人都在强调创新。但是纵观国内互联网,真正认真在做创新的有哪些?而那些模仿和抄袭却随处可见。更令人发指的是,不仅仅抄袭产品,就连界面甚至名字都要完全的COPY。
团购网站抄袭自 Groupon;人人网抄袭自 Facebook;微博抄袭自 Twitter…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甚至有人总结了一个C2C模式:Copy to China。而这一模式唯一能成功的原因恐怕就要感谢那堵无形之墙。但是,如果有一天这堵墙倒了或是国外的原创者做好准备进入中国市场,这些模仿者还会有立足之地吗?
模仿者永远都会落后一步,而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这一步就会带来致命的失败。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模仿者,产品模式和界面的抄袭非常简单,但更深层次的思想和功能的实现却难以抄袭。
是什么造成国内互联网和软件开发的抄袭现象呢?
1、快速赚钱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无论是公司还是投资方,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回笼资金进而盈利。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便捷的手段就是抄袭。抄袭现有的产品、模式和理念,再加上国内外互联网环境的隔绝,吸引人气收回成本变的非常简单。
2、不自信
国内并不缺乏好的思想和高超的技术人员,但却极端缺乏自信。往往一个人或团队有好的想法之后并不是立即动手去实现,却去思考这样的模式能否吸引人气?能否盈利?而创新的激情往往就会在这些想法中慢慢被消磨。
3、大环境所限制
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下,大的公司经常会因为股东、投资人的限制而难以施展大的拳脚,作为投资人,当然是希望去做成熟并且有盈利前景的项目。
同时,小公司的创新产品经常会被大公司收购,并最终失去原始的创新激情。这还算是好的,如果大公司迅速模仿一个类似的产品并且凭借其用户数量对小公司进行打压,这对于最初的创新是致命性的打击。
在这样的环境下,谁还会去思考创新?
5.结语
业内资深人士霍炬今天在Twitter上说:
(Mobile RSS 抄袭)事件往大说是一个中国开发者试图国际化的案例,所以非常值得关注各方反应,尤其是西方文化下的反应和结果。 |
的确,中国的软件和互联网以及中国的开发者正在逐渐走向世界,我们如何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
从这次抄袭事件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用户,尤其是国外用户,对抄袭现象的指责,以及国内业内人士的反思。
但无论是嘲讽还是无奈,这一事件背后的现象都值得我们反思。
在中国,创新这一条路应该怎么走?怎样才能让人们在想到中国产品,尤其是互联网产品的时候不再想到”山寨“和”模仿“?
原文:http://tech2ipo.com/1459 |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