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讨论第三方支付的未来或许正当其时,因为央行上周五向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颁发了“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牌照。虽然从市场角度说,这个牌照来得晚了些,也未惠及那些已较成熟的第三方支付企业。
比如在上海,已发行3800万张、日均交易额达3000万的交通卡就是典型的第三方支付,早在1999年就组建了专门经营的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但这次并未获得牌照。不过,这对第三方支付的未来来说,也许并不是太重要。尽管上海的交通卡作为公交系统的支付服务,在相当长时间里是全国领先的(上海推出交通卡在中国第一),而且交通卡如今支付的范围已不局限于公共交通,还可付水电费、加油,到超市购物。
不过,就更大范围和更为前瞻的观点看,交通卡这样的线下物理方式的第三方支付,虽然还有相当的生命力,却已不能代表市场未来趋势。按央行去年6月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定义,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支付有四种支付功能: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银行卡收单和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这几种第三方支付方式,网络支付被放在了第一位。
网上支付自1999年兴起以来(几乎与预付费卡同步),在短短 12年里,就发展成了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和商家须臾离不开的、交易量巨大的工具。艾瑞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整体交易规模已达10105亿元。同比2009年激增100.1%。在2008至2010年的三年间,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翻了近4番。艾瑞预计,今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72万亿元,至2014年,整体市场将有望突破4万亿大关。
而这还只是交易规模的预测。对第三方网络支付而言,要改变的,不仅是支付交易市场数额的占比,还要完成支付交易功能从线下到网上的改变,使金融服务最基本的支付功能从原有的由银行为主导的,由线下物理网点交易为主体的交易模式,变成一切在网上的虚拟空间进行。这样的未来,当然将属于那些勇于创新,互联网基因性质突出的企业。
这次登入首批获得牌照名单第三方网络支付企业,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支付宝、财付通和汇付天下。这三家企业虽各有各的特点,但从搭建的交易平台来看区别不大,都是网络支付,都是提供“全银行服务”的网络支付企业。
所谓“全银行服务”就是客户使用这些网络企业的支付系统,可以选择在中国境内经营的所有银行支付。而传统的支付,是单一银行对单一客户的。你从工行转钱,就去工行。使用工行的信用卡就是工行POS机。而“全银行服务”,在一个平台上提供全部的银行终端。这样的平台是任何银行都做不到的,即使在网上银行提供跨行服务,那也是客户通过其终端和另外的银行交易。从本质说,传统银行不可能也无法把本行客户拱手让给其他银行。而第三方网络支付企业则不然,它就是以此细分服务为主营的。
看目前网络支付的情形,传统银行虽在资金最终清算上看尚有网络支付企业无法匹敌的优势,但就市场趋势和未来的格局而言,传统银行想在网络支付上与已兴起的有互联网基因、创新能力更强的网络支付企业竞争,将是相当困难的。
不说别的,网络支付前两名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腾讯的财付通,已占据了70%的份额市场。其次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网络支付企业从一开始就是为网络客户量身定做的,网民的支持度和和忠诚度,以及网络平台对客户的黏合度,都不是传统银行原有模式所能创造的商业氛围。这与网络新媒体也多和传统媒体相去甚远的道理一样。不仅中国如此,美国也如此,迄今还没有一个先例证明传统企业进入新经济能获取成功的。
未来中国第三方支付到底会是谁家的天下,目前尚不能下一个清晰的定论,但网络支付以及很快会到来的移动网络支付,必将是不久就能看到的现实,这是毫无疑问的。
(作者系独立财经观察人士,财经专栏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宁远 |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