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正处于「移动互联网交互周期即将结束,新的交互周期尚未兴起的阶段」,用户增长越来越慢,流量越来越贵,所以我们将新人群作为主要投资方向也是为了从本质上寻找新的流量。
1、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2016年的创投圈,略有冷清的同时又非常热闹:一边是直播、AR/VR、人工智能、共享单车、出海等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另一边迷茫、焦虑的情绪却不断弥漫开来。创业者和投资人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迷路者,茫然不知所措。
正如大家所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其中有不少的商业兴衰如出一辙。
我想,当我们在看不清未来趋势及未来发展方向时,不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中国互联网的演变历程,从而总结出一些规律,不断地接近事物的本质。
迄今为止,中国即将经历完两个完整的互联网交互周期,基本上每一个大的交互方式为10年一个周期:1999年-2009年为PC互联网发展周期;2008年-2018年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
下图为PC和移动互联网历史周期的发展路线图,我将从三个维度(硬件、连接、软件)来分享自己对这张图的理解。
*中国PC及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第一个维度——硬件周期
实际上,一个新兴交互方式的产生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1)划时代硬件产品的产生,主导的是硬件厂商(硬件标准);
2)在硬件基础上的软件抽象统一,比如Windows成为整个PC时代统一的软件平台,而Android和iOS成为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统一的软件平台;
3)软件生态慢慢形成,硬件厂商逐渐边缘化,软件厂商崛起;
4)硬件成为红海并逐渐被边缘化,软件统治了整个生态。
第二个维度——连接周期
每个连接周期也会经历三个阶段:从信息互联到支付互联,再到物流互联。
第三个维度——软件周期
PC及移动互联时代的软件发展大体顺序为「工具—社交/游戏—电商—O2O—直播/棋牌/一元夺宝」。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先后的发展顺序呢?我有以下五点思考:
1)每个交互方式诞生的初期,市面上出现的产品形态都是工具属性较强的产品。工具的本质其实是「硬件的增强」。这个阶段工具能够完善整个系统,改善用户体验,但是随着时间和生态的发展,工具属性的用户边际效应逐渐减弱。此阶段流量比较便宜,用户增长呈上升趋势,并且增长很快;
2)当硬件普及率及用户渗透率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社交和游戏的产品形态,这时社交和游戏类产品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能够极大地加速用户在线和支付在线的完成。此阶段用户渗透增长率仍旧呈上升趋势;
3)软件发展的第三个形态是电商,在此之前的工具、社交和游戏已经完成了用户在线和支付在线。此时用户渗透增长率达到顶峰;
4)当电商完成物流互联后,便出现了第四个产品形态——O2O。此阶段用户渗透增长率开始呈下降趋势,用户增长越来越慢;
5)在每一个交互发展的后期,都会出现直播/棋牌/一元夺宝的产品形态。此时,用户增长越来越慢,流量越来越贵,而直播等产品形态能最高效地进行流量变现。
梳理完PC及移动互联网两个历史周期的演进路径,那肯定有人会问,如今我们正处于大历史的哪个时间节点?
我的判断是:我们正处于「移动互联网交互周期即将结束,新的交互周期尚未兴起的阶段」,这也是现在大家看不清未来方向,从而陷入到一种迷茫和焦虑情绪中的原因。其实今天人们焦灼的心理状态与2009-2010年PC向移动互联网过渡时期特别相似。
那现阶段难道就没有创业投资的机会了?其实不然。今天无论是宏观经济环境还是微观互联网的变化,都预示着整个创投环境正处于大破大立的前夕。
通过观察整个互联网历史的发展历程, 我认为,新人群和新场景在现阶段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机会。
2、以史为鉴,投新人群
如今我们一大投资方向就是新人群。
因为现阶段用户增长越来越慢,流量越来越贵,所以我们将新人群作为主要投资方向也是为了从本质上寻找新的流量。
*图片来源:《G20国家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
其实像海外人群、老年人群、动漫人群、农村人群、90后和00后人群等都属于新人群的范畴。我认为,现阶段海外第三世界国家的新兴市场人群和国内的中老年人群体有非常大的创业机会。
机会一:出海——新兴市场人群
其实早在2013年底,我就开始看移动互联网出海项目,当时觉得国内移动互联网红利将渐渐减弱,孤岛效应凸显,而新兴国家的互联网发展整体上仍处于信息互联阶段,正向支付互联、物流互联方向发展。
因此我判断,出海创业也将遵循「工具—社交/游戏—电商—O2O—直播/棋牌/一元夺宝」的顺序,经历整个周期的变化。基于大量的分析和访谈,最后我得出了几个判断:
1)新兴国家的海外移动互联网状况与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状况极为相似,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跑马圈地」阶段。
2)未来5-10年,中国的流量、需求以及产能将会向整个海外溢出,形成「流量溢出、需求溢出、资金溢出」的现象,并且这种溢出将长期存在。而国民在国内的教育、医疗、房产、旅游等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也一定会向全球匹配相应的资源,这在未来3-5年将会成为一大趋势。
3)经过两年的观察和实践,我们还发现目前新兴国家移动互联网呈现「一快、二慢、三碎」的特点,即「用户增长很快、收入变现很慢、用户碎片化」,因此目前诸多出海创业公司都面临一大难题:仅仅靠应用分发变现,收入会有明显的天花板。
目前我们所关注到的出海,可分为这三类:
第一类出海,工具出海
2013年时,海外新兴国家的移动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工具类出海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当时我们发现桌面还有很大的时间窗口和发展机遇,所以那时有幸投资了360高管李涛的创业项目——APUS。目前APUS用户数已超过7亿,每月收入超1亿人民币,已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头羊。这一案例也证明了我们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
现阶段,工具出海红利尚未结束,但是情况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业者现在做工具类出海项目需要注意:首先要从关注用户增长转变为关注流量变现;其次要关注如何突破收入规模的天花板。
可能在三年前创业者和投资人说一天做30万用户,投资人会认可你,但今天已行不通。因此现在做工具类出海项目的创业者一定要从第一天起就想清楚如何设计商业变现模式。另外,我们更看好具备网络效应特性的工具品类的产品。
第二类出海,直播出海
现阶段,国内直播很火很赚钱,很多人自然会认为直播出海是很好的创业方向。根据我之前的逻辑推演,这个时间节点去海外新兴国家做直播并不可行。
因为新兴国家的互联网发展还处于连接的第一阶段即信息互联阶段,而直播是出现在周期最末端的产品形态,由于新兴市场的网络条件、用户付费的习惯及支付环境等都不成熟,此时选择做直播出海,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只增量不增收的局面。
举个例子,有创业者去巴西做直播,但是巴西的人们看直播打赏还需要坐两个小时的汽车去邮局排队交钱,那再强烈的消费冲动也会化为乌有。
第三类出海,内容类出海
现在许多创业团队开始将中国的内容类模式复制到新兴市场去,出现了印尼版的今日头条等公司。我认为,现阶段做内容出海是一个较为正确的时间点,因为从PC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周期来判断,过去几年的工具类出海项目已经为内容类出海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及软件基础。
不过内容出海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选择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其次,妥善解决版权问题;再次,要重视除应用分发以外的规模性收入,比如品牌广告。
过去三年红点团队看了100多家海外企业,我们发现:海外创业的门槛日益增加,只有保持每天新增50万用户、日活3000万、收入规模在50万-1000万美金的公司,才能挤入海外互联网的第一阵营。
另外,尽管海外移动互联网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必将出现日利润超过100万美金的出海公司。
机会二:国内中老年人群
中国社会正处于结构性变革中,未来老龄化趋势将愈发明显。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的中老年群体将达到3亿,因此我们十分看好中老年人群这块又大又统一的市场。不过,尽管中国移动互联网渗透率不断上升,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开始大量触网,但针对中老年人群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却尚未大量出现。
今年我们投资了一家很有意思的公司「糖豆广场舞」,它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为学习广场舞的中老年人群提供一个学习社区。当时我们判断,这两年大量的中老年人正在触网,微信是他们的第一站。接下来如果有产品能够满足老年人「一要养生、二怕孤独寂寞、三要依赖熟人、四要省钱」的需求,并且找到合适的点切入,将大有机会。
如果我们以「过去的眼光」看,这群人不懂移动互联网操作,移动互联网在他们当中的渗透率很低,并且变现能力差;但我们以「未来的眼光」看,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属于中老年人的时代终将到来。
3、以史为鉴,投新场景
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国内做直播类产品的创业者越来越多。
根据我们之前提到的PC及移动互联网演进规律可以判断,正因为我们处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末期,所以直播类软件必然会迎来新一波投资创业的热潮。其实从历史的视角来看,PC时代就曾经出现过类似的直播大战了,比如早些年YY和9158的竞争。
那么未来直播究竟会如何发展和演进?我主要有两点思考:
1)直播是互联网变现的最高产品形态,而且直播的本质只是一种变现方式,和用户增长无关,也不可能产生新的关系链。
2)我们注意到在每一轮直播大战中能剩下来的都是具备两个特征的玩家:大流量和独有关系链。
今天国内的直播公司本质分两种,第一种是以花椒、映客为代表的「火车站」模式,即简单粗暴的流量模式;第二种是以陌陌、YY和一直播为代表的「电影院模式」,即拥有独特的关系链,用户可以被高效地变现。
4、以史为鉴,投人
很多投资人在做投资时常常会想一个问题:到底是势重要还是人重要?每每温习历史典故,我总能得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结论:所谓制胜之道便是势为先,人为重。
正如俗语「乱世出英雄」,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元末的混乱,朱元璋就做不了皇帝;如果没有清末的混乱,就不会有孙中山创建中华民国。其实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也是一样的,牛的人没有赶上大势也牛不起来。
在大势面前,个体的力量是很不起眼的。所以我认为是事情成就了人,是不停重现的历史,恰好选择了某个人,而这个人往往是在那时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要成为英雄,你首先得了解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洪流中,要知道当下的逻辑历史是什么。而你要知道当下的逻辑,就必须要看过去,因为很多历史逻辑是相似的,掌握了过去,你就拥有了一把可以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那这些牛人都拥有哪些特征?在我接触过的创业者当中,发现那些顶尖的创业者都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有好的产品观,对本行业有深刻的理解;
第二个特征:有很强的带团队的能力;
第三个特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极强的使命感。
前面两个特征比较好理解,下面我主要想分享自己对于第三个特征的理解。顶尖的创业者往往有强烈的使命感,他能调用自己的这种使命感来感染身边的很多人。当他讲述自己的伟大目标时,你能够从他的眼神中看到光芒,因为他深信自己说的东西,这就是所谓人格魅力的具体表现。
我们在做早期投资时非常看重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优秀创业者内心的信仰犹如宗教徒信奉宗教一般虔诚,只要踏上创业的跑道,灵魂便会被召唤。而且,创业者的动机越强烈,做出伟大事情的概率就越大,这种创业者在遭遇打击和失败时,往往会呈现出一种「不认输、不认怂」的气质。
正如「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其实历史上有大成就的人往往不会在挫折和困境面前低头。
就像当年,一个青年问俄罗斯天才导演谢尔盖 · 帕拉杰诺夫:「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导演,我还缺少什么?」后者认真地对他说:「你缺少一场牢狱之灾。」其实,创业者若想成就一番事业,也需要经历一场从智慧到命运的「牢狱之灾」。
所以,我不愿意错失优秀的创业者——优秀创业者太稀缺了。创业这件事情,本质上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如果你真的把创业当作人生热情的来源,即使最后你失败了,作为投资人我们也能理解,毕竟投资人与创业者都是在一同成长的。
|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