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那个不给面子的IDC公布了2016年全球以及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数据后,小米的日子就非常不好过。这不,就连雷军自己都公开承认,最近小米的负面新闻有点多。
昨天,在亚布力论坛的演讲中,雷军自我解嘲说:为什么是猪呢?就是要有猪的谦卑,我都躺在地板上了,没有人能击败我。做企业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抹黑,各种各样的攻击。我觉得我都是猪了,还有什么能被击败的呢?
那么,从成立之初就一路顺风顺水、高歌猛进,2014年就卖出6112万部手机,估值曾高达450亿美金的小米,如今究竟又遇到了什么苦难呢?对此,雷军显然是经历了一番认真而痛苦的思考的。
昨天,雷军说出了自己的反思成果,那就是:光靠线上电商渠道是不行的,小米也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线下渠道!
雷军是这么说的:分解下小米的业务,就电商而言,我们现在已经是手机电商之王。但是就算小米手机电商占到50%,目前线下渠道依然很强,电商还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不过,小米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粘手线下渠道?难道仅仅是因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这个虚无的面子桎梏?其实根本不是!雷军的难处是,小米一直宣称自己的手机是成本价销售的,没有利润空间,要赚钱还得指望所谓的线上的服务生态。但显然,这个线上的服务生态商业模式就算真的成立,那也跟线下渠道没有一毛钱关系,所以,传统零售的线下渠道是不会陪小米玩这种“不赚钱”的生意的。
连雷军自己也承认,最近最头疼的是线下渠道,之前很多人告诉我,线下渠道一定要有利润空间。但我一直在想如何让传统渠道具备高效率,能够实现性价比?
显然,小米目前是给不了线下渠道足够的利润空间的,除非……小米手机涨价!但是,残酷的是,就算是以小米反复标榜的“成本价销售”、“硬件零利润”去试图打动消费者,小米手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还是交出了自成立以来最差的答卷:中国市场销量暴跌36%,市场排名跌至第5。你让小米涨价试试?
既然思来想去也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雷军最终抛出的答案是:小米决定在全国范围铺设自营零售渠道!
小米自营的线下渠道有一个“和用户交朋友”的暖心名字——小米之家,完全由小米自己经营打理。实际上,2016年,小米之家已经在悄然试运行,目前已经开业51家。
据雷军透露,第一批小米之家已经做到平均每平米销售额26万一年。雷军给出的目标是:2017年做200家,三年内的目标是1000家。
“我有信心干到每家1000万营业额。”雷军如是说。
那么,来算算账。2017年200家,就算全部都是年初就建好并正式营业,每家就算是“有信心”做到了1000万营业额,那最理想的成绩是:营业额20亿元。三年后的1000家小米之家充其量能给小米贡献的销售额也顶多是100亿元。
显然,无论是今年的20亿还是3年后的100亿,对于小米来说,都是杯水车薪!雷军不是说小米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000亿吗?20个亿能起多大点作用呢?
这还不是关键!最大的问题是,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小米整体的销量和业绩没有上来,反而自身的成本却大幅度攀升!
为什么这么说?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小米搞自营的线下渠道小米之家,请问一家50平米左右的店面一年成本是多少?店铺租金、装修费用、人员工资、运营费用,等等,都少不了。其实,现在零售业为什么感觉那么萧条?除了受到互联网电商的冲击外,租金、人力等成本太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你大概不敢随意涨价吧?更不可能线上线下不同价吧?(想想当年吃过亏的苏宁)
其次,小米既然做了几百上千家的线下店铺,那么一个新的附带工作就摆上桌面:小米必须要加大全国各城市间,同城各店面间的铺货、调货、库存,这又涉及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绝非之前单纯做电商的仓储物流体系可以简单覆盖的。
第三,你以为开几百家线下店的销售额就一定是新增量而不是线上分流?你以为这样真的能抢到多少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至少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买哪个手机牌子跟线上线下无关)你敢保证你线下渠道卖的用户不是原本应该在你线上下单的客户?当然,一定有新增量,但也一定有分流量。问题是,分流量一定是比小米原来线上成本更高的,小米如何保证新增量能够大过分流量呢?
第四,既然开了上千家线下零售店铺,那么请问,小米今年开始的线上渠道还要怎么玩?还能搞限量抢购吗?还需要预订吗?还需要F码吗?总不至于,去小米之家买个手机,也得排长队,先到先得,每天限量一百部?如果线上放开销售,可能关于小米产能的疑问也将随之解开。
小米的困境,显然不是没有及时涉足线下渠道那么简单。如果消费者和米粉们依然如两三年前那么追捧小米,小米就算是只有电商渠道照样能买的更好!当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对象的时候,光靠情怀是没有屁用的。
今天的小米似乎犹如三年前联想手机业务的翻版。表面上看,联想当年是过份依赖运营商渠道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错过电商渠道和线下消费渠道而一蹶不振。但实际上,却是因为在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品牌营销等方面不进则退,被其他竞争对手甩了几条街的缘故。
如今,小米跟当年的联想简直一样一样的。联想当年躺着就能赚大钱,啥也不用想,运营商说要啥产品我就做啥产品,伺候好运营商就行。一朝消费者的习惯和口味一变,立马直接盛极而衰,啪叽落地。小米亦如是,当年几款明星产品打天下,互联网思维全无敌,成功来的太快太容易,猪都飞上天了,就会忘了思考:万一哪天不火了、市场变了、消费者审美疲劳了,怎么办?
显然,小米要自救,雷军必须还得思考出更多答案。
|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